机械网-海工装备“十二五”投资将超2500亿

在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设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流露,由工信部负责制定的《“1025”期间海洋工程设备发展计划》已基本草拟终了,预计不久后就会推出。
中海油有关高层也在会上流露,“1025”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产能,带动的总投资约2500亿~3000亿元。
这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新1轮海工设备热已然掀起。
海工设备的机遇
在论坛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未来5年的海洋油气开采战略及所带动的海工设备机遇。
金晓剑介绍说,“1025”是中海油从综合型能源公司向国际1流能源公司全面逾越的重要时期,是发辗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能源供应总量将大幅提升,油气产量要到达1亿~1.2亿吨油当量白癜风可以吃湖蛙吗,其中,国内油气产量到达6500万~7000万吨油当量,海外到达2000万~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然气要到达1500万~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到达80亿~100亿立方米白癜风患者能吃鸡肝吗。
为实现“1025”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3000亿元人民币。
另外由于海洋工程设备已被列为新兴产业,不可能和传统产业同等对待,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而海工设备同时也属于设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设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装备的财政补贴等。
因此在未来5年中,1个新的设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设备和设施将支持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设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1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机会前的差距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向海洋进军,已成为国际性石油巨头的共鸣和发展重点,这带动了海洋工程设备业的高速发展。
海洋油气田的开采,必将带动海工设备产业的发展。现在的统1口径是“1025”期间,这笔投入将为2500亿~3000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国内的海工设备制造商都兴奋异常。
最典型的是振华重工和中远团体,前者是1家港口机械行业巨头,占据全球港口机械市场份额的近8成,目前,这家企业全面进入海工市场,希望未来海工和港机这两大业务板块能够平分秋色。
中远团体也开始布局海工设备制造领域,旗下的中远船务,原以修船为主营业务,经太短短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海工设备制造领域的新军,今年海工新接定单有望超过150亿元。
但情势其实不使人乐观。目前海工设备制造商分为3大梯队。处于第1梯队的是欧美公司;韩国和新加坡公司处在第2梯队;中国公司整体处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3梯队。
以南海为例,这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为另外一个波斯湾,周边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及越南都在这里开采石油,每一年逾50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的年产量。“时至本日,我国仍未在南沙群岛海域竖起1座井架。”谈及此事,赵志明很有些遗憾。
究其缘由,在于“这1海域水深在500~2000米,而我国目前还不具有在这样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
据专家介绍,中国目前都是以近海大陆架300米水深之内的区域开发为目标的,海上平台设檀越要是钢桩基础、导管架支持和上部组块,这类模式支持了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90%以上。
据了解,钻井平台共分为自升式、坐底式和半潜式,其中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水深最深,目前国内具有半潜式钻井平台5座,包括中海油3座、中石化2座,作业水深200~457米,大致停留在国际钻井平台第2代到第3代水平之间。
而在国际上,有17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到达2000米,2座乃至到达3000米,分别为第5代和第6代的水平。与之相比,中国海工设备的差距可谓巨大。
不过,中国正加快追逐的步伐,建造世界上最早进的第6代钻井平台。中海油拜托外高桥船厂建设的深水半潜式钻井“海洋工程981”,目前已进入码头施工和调试阶段,预计年底交付,工作水深3000米白癜风患者能不能吃猪肝啊,钻井深度12000米,总投资60亿元,未来将用于南海作业。
应避免重蹈过热怪圈
由于目前船舶制造业产能多余趋势明显,这促使部份造船企业调剂业务发展方向,向海工设备制造业“转型”。
事实上,国内最大的两家国有船舶制造团体——中船团体和中船重工已1南1北建设了“海工设备基地”,港口机械龙头振华港机则以“更名”和投入150亿元海工设备资金彰显高调转型的决心,民营船企熔盛重工、金海湾等也纷纭进军该领域,乃至江浙地区1些范围更小的“作坊企业”也拟以联合生产的方式进军海工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不由担心,海工产品会成为低迷船市的救世主,还是重蹈船市“过热—多余”的怪圈复辙?
但目前,各地政府对船企的“海工”转型之旅均表态支持,在船舶振兴计划中将“发展海工设备”与“保交船”并列为两大亮点。在造船重地上海,海工设备制造已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9大重点新兴行业之1,政府为此正在设立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专家指出,我国海工设备的现实是:重点设备基本多由国外开发设计,产品建造仅属于起步阶段。如果技术门坎不能逾越,国内企业将被牢牢锁在海工产业链的低端。
为此,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已提示:海工设备不同于船舶批量生产。对进入者而言,门坎相对高很多。企业不该盲目进入,以避免再步船舶工业的后尘。海工设备领域需要更多的计划和理性。
今年7月份在南通的1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设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就提示说,与已出现的造船工业产能多余现状相对照,1些地区海工项目1哄而上、重复建设现象,引发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鼓励发展海工,但不允许盲目发展。”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海工设备“1025”投资将超2500亿